河北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用知识问答(4)
(3)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需要科学评价机制的保障。学校作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主体,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主动承担校本教研的组织、领导之责;教研组、备课组是基本研究单位;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与学科中心组成员是骨干力量;全体教师都是参与者、行动者、研究者。为了保证校本研究有序开展,学校要拟定相关管理制度,如教研组活动制度、科研成果奖励制度、课堂教学评优制度、教师考核与评价奖惩制度、教师自学制度等。学校以教研组、备课组和教科室为单位,制定详实的活动计划,每一项计划都要做到人员、内容、组织保障、检查督促四落实;所有的教学管理人员都要具体联系一个基层单位,参与活动。通过完善制度,保障和强化规章的约束作用,促使教学研究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
(4)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必须坚持行动研究。校本教学研究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校本教学研究中的设计意味着教师发现某个值得追究、追踪的教学问题之后,在接下来的一系列的课堂设计(备课)中寻找和确定解决该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在某种意义上说,设计就是具有合作意义的(不是形式化的)集体备课和说课。行动包括教师的上课和相关的合作者的听课。就教师的上课而言,行动不仅意味着观察事先所设计的方案是否能够解决问题,而且意味着创造性地执行事先设计的方案。就听课者(教师同伴或校外专家)而言,行动不仅包括观察事先所设计的方案是否有效,而且也包括倾听和观察所设计的方案被执行的真实过程,倾听和观察方案的执行是否合理。反思贯穿于整个校本教学研究的过程之中。问题之所以能够被提出来,设计之所以可能,行动之所以能够创造性地执行方案,都有反思的介入和参与。有效的校本教学研究既需要教师同伴之间以及教师与校外专家之间的合作,也需要教师个人的独立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这种发表既包括在各种教育报刊杂志上公开,也包括教师同伴之间或教师与专家之间面对面的对话。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为最终指向,其目的在于改变学校的实际状况,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转变科研观念,全面把握科研兴校内涵,转变科研的作风和管理方式,创新科研方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生根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校本教研,才能真正兴起并逐步壮大。
16、什么叫普通高中教育的学分管理
普通高中教育实行学分管理主要是指,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和学习效果的管理办法。在学分管理中,学生必须学完该课程,同时达到一定的学时,这样才能拿到相应的学分。一般情况下,学完一个模块,由学校组织考试,并且认定学分。如果考试不合格,学生一般可以参加重修或者重考或者另选。
17、学分认定有哪些基本要求
(1)学分认定工作由学生所在学校负责。学校成立学分认定机构,校长担任负责人,成员由学校领导和学科骨干教师组成。学校依据国家课程标准、河北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以及学分认定办法的相关规定,制定本校学分认定实施细则,并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2)国家承认具有普通高中学历教育资格的学校按照有关规定认定学分。
(3)学分值为整数2(部分学科为1)表示通过。0表示未通过。
(4)普通高中的学分互认。符合河北省普通高中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在省内学校之间转学的,或由已经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市、自治区)转入本省的,只要提供必要的学分证明材料,转入学校应当同意认定学生在原学校所获得的学分。由尚未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市、自治区)转入的,转入学校应当根据原学校提供的学习成绩证明,并按照其所学内容与新课程模块内容之间的关系认定相应的学分。由本省转学到外省(市、自治区)学生的学分认定,依据转入省(市、自治区)的规定执行。
18、学分认定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1、学生按要求学完一个模块的课程,并通过学校组织的考试(考核),或完成一项综合实践活动后,由学生或任课教师向学校学分认定机构提出学分认定申请,并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
2、学科任课教师或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根据学分认定条件进行对照,提出对学生学分认定的初步意见。
3、学校学分认定机构对学生申请和任课教师提出的初步意见进行审核,做出认定结论,并由学分认定机构负责人签署意见。
4、学分认定结果应在学校范围内公示。未予认定学分的,要书面通知学生并告之原因。
19、学分认定的原则是什么
(1)学分认定应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2)学分要求尊重被认定者的主体性,提高被认定者在认定过程中的参与程度。
(3)学分认定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应该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
(4)学分认定的基本要求是绝大多数学生能达到新课程标准的最低要求。
20、学生考核不合格而不能获得学分该怎样处理
必修模块,可由学校组织学生通过辅导、补考,重新获得学分或重修模块。
选修模块可以选择重修或放弃另选。
学生在休学期间保留学籍,其学分仍有效。
21、选课指导具体流程是什么
(1)每年新生上新课前发放《学生选课指导手册》,确定明确的选课时间,原则上每学年安排一次选课,每学期进行必要的微调。
(2)通过多种方式组织教师、学生和家长了解学校课程计划、学校开课情况,明确选课要求和方法,以及所开课程的考核办法。
(3)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填报个人选课计划。
(4)学校对学生选课情况进行汇总并依据学生选课结果进行调整。或者调整课程编排方案,或者指导部分学生重新选课。最后选课结果要由学生和家长(监护人)签名,学校存档。
(5)学校根据选课情况,安排学期课程表,并组织教学班。
(6)学生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课程修习计划,即个人课程表,并按照学校安排的时间、地点,组织相应学习。
23、如何研究并制订选课方案
根据新课程的特点,结合学校课程资源的实际情况制订排课、选课的方案,然后经过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研讨以及与老师、家长沟通,最后形成《高中新课程排课方案》和《学生选课指导手册》。
24、如何进行选修课的管理
选修课也是国家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实行走班制的还是固定选修课,任课老师都必须认真进行考勤,做好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考核,并进行学分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