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用知识问答(2)
(2)实行学分管理。学生学习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可以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每个模块原则上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技术的8个必修学分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各4学分。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三年共计15学分。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获得2学分。三年中学生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获得2学分。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学分方可毕业。
(3)实行选修制,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例如语文学科,在必修1至必修5的基础上,设置了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选修系列,每个系列可设计若干模块供学生选择。
(4)实行模块制和学段制。模块主要是围绕一个主题而形成的,具有相对独立性,每个模块对应一本教材。模块的设置,有利于学校适时调整课程内容,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学校的教学组织方式也将变得灵活生动。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一般按每周4学时安排,可在一个学段内完成。普通高中课程时间安排的变化,要求课程实施者改变以往主要是按学时备课的方式,加强学期备课和学段备课,以适应模块整体性的特点。
(5)强调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注重发展性的评价,要求评价有利于对学生的发展作诊断式的反馈;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形式多样,以展示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强调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
7、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是什么
新的高中课程结构如下表所示:
学习领域 科 目 必修学分
(共计116学分) 选修学分一 选修学分二
语言与文学 语 文 10 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各科课程标准分类别、分层次设置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 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
外 语 10
数 学 数 学 10
人文与社会 思想政治 8
历 史 6
地 理 6
科 学 <>
物 理 6
化 学 6
生 物 6
技 术 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 8
艺 术 艺术或音乐、美术 6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 12
综合实践
活 动 研究性学习活动 15
社区服务 2
社会实践 6
8、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体现基础性,强调课程统整。
(2)体现选择性,突出多样化。
(3)体现均衡性,重视艺术类和技术类课程。
9、为什么要设置学习领域?
设置学习领域的一个根本目的,就在于加强科目之间的整合。长期以来,我国高中课程一直有着浓厚的分科主义的传统。在应试教育的驱动下,各学科日趋走向分科与专门化,导致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学生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而且,过于强调分科也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分割,难以培养学生对世界的整体认识。这样做能更好地反映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在学习领域的视野下指导教师教学;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设置学习领域,要求学生每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可以防止学生过早偏科,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10、为什么要设置模块?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模块体现了哪些教育价值?
模块的设置,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并便于适时调整课程内容;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场地、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并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
设置模块是本次高中课程结构改革的亮点,也是推行新的高中课程理念、体现新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基础。以模块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其优势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⑴设置模块体现出课程设置的新理念。模块的设置主要是通过围绕某一主题并整合学生的经验和社会经验而进行的。相对于传统的线性组织课程内容而言,这更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相互联结。模块的这种设置为教师和学生经验的介入开拓了空间。教师可以根据模块的设置而灵活地实施课程,为教师对课程的“二次开发”提供了前提条件。模块的设置也为社会生活中的新问题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的介入开辟了道路,因为模块是相对独立的主题性设计,而不是原先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严密组织课程内容。
⑵模块的设置也会带来教学组织方式的变革。新的课程方案将原来的学期划分为两个时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显然这是为了实施模块而做出的调整,模块的设置直接影响了教学的安排。这样,学校的教学组织方式也变得灵活、生动。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推进课程的实施,由此也可以带来学校发展的个性化和特色化。
11、普通高中课程为什么要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
从教育理念来看,《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提出高中课程要“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开设选修课是对这一方案的具体落实,体现了高中课程的“多样化”“有层次”,能有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从课程本身来看,开设选修课可以促进学术自由,推动学科发展与学校课程的改进。选修制鼓励教师开设新的课程,允许学生选择课程。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选择与竞争机制,促使教师提高课程实施的水平和转变教学方式;同时学生需求的变化也引导学校在设置课程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开发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进而优化课程结构、促进课程的改进。